聚力打造全省水稻第一县,富顺县如何发力?-凯发k8官方旗舰厅

2024-07-15 18:01:02来源:编辑:杨国庆

四川在线记者 行晓艺

7月11日,全省“天府粮仓·百县千片”建设现场推进会在眉山举行,聚焦稳面积、提单产,加快助推农业强省建设、筑牢四川“三农”根基。当天,来自全省各粮食主产地的代表来到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、仁寿县珠嘉镇棚村村,实地考察了水稻千亩高产展示片,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千亩高产展示片,详细了解校地共建协同创新、科技赋能单产提升、全程全链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好经验,好做法。其中,自贡市富顺县作交流发言。

富顺凭什么能走在全省前列,成为值得兄弟区县学习借鉴的“富顺模板”?答案在该县聚力打造“全省水稻第一县”的一系列实践中。

为什么是富顺?

富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,再生稻生产历史悠久,品牌享誉全国,是名副其实的“中国再生稻之乡”。数据显示,富顺再生稻蓄留面积占全省再生稻面积的十分之一,产量约占全省再生稻产量的八分之一,是全国再生稻总产量第一个上5000万公斤的县。

富顺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邱明贵介绍,富顺处于中亚热带具有气候温和、雨量充沛、无霜期长、四季分明,且土壤含有大量有机物和丰富的微量元素,为再生稻的生产和稻米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营养。

耕地是粮食生产的“命根子”。富顺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,通过构建县、镇、村(社区)田长制责任体系,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动态清零行动等一系列措施。同时,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。近年来,全县恢复耕地1.96万亩,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6.28万亩,整治撂荒地3.54万亩。

与此同时,通过对再生稻栽培技术不断成熟完善,富顺再生稻面积和产量取得较大突破。通过产学研合作和科技联合攻关等方式,该县已建立富顺县稻粱现代农业园区综合服务中心、川南稻粱产业科创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。

粮食产量逐年增加、单产屡创新高、连续18年实现丰收……近年来,富顺以打造“天府粮仓”丘区示范为牵引,高质量推进中稻 再生稻“吨粮田”建设,坚持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。2023年全县水稻播面49.3万亩、再生稻蓄留43.6万亩,水稻和再生稻以单产639.5公斤、180公斤分列全省第一。

增产增收有哪些打法?

近日,在富顺县童寺镇老寨村的“博士田”里,魏丕伟卷起裤脚在田间行走,观察水稻长势。“今年在老寨村有10亩试验田,包括低镉品种香稻、酿酒专用糯稻等16个品种。根据去年的数据,预计今年至少有3、4个品种单季亩产量能达720公斤,加上再生稻,总亩产能突破1100公斤。”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魏丕伟说。

据了解,4年来,魏丕伟和他的科研团队已对60余个“中稻 再生稻”品种的粮食品种、绿色栽培、储存加工等环节进行技术集成,实现水稻每亩增产8%;优选出一系列高抗、广适应性的中稻再生稻品种,提升了四川稻粱品质品种培育水平。

这是富顺增强科技支撑力的举措之一。富顺与省农科院、川农大、隆平种业等院校企合作,每年开展小区品比、大田展示品种50个以上,筛选出晶两优534等主推品种,水稻优质率达97.5%。实施“博士进富顺”计划,首批引进博士专家85名,建立稻粱博士工作站3个。建成川南地区首个稻粱大数据中心,实现万亩稻粱核心区“数智化”管理。

“通过增强示范带动力、技术保障力、科技支撑力‘三力同驱’,提升水稻单产水平。”邱明贵说。

在增强示范带动力方面,富顺高标准推进“天府粮仓·百县千片”建设,分类打造水稻百亩超高产攻关片1个、千亩高产展示片5个、万亩高产示范区1个,预计今年“百千万”高产示范片亩产分别可达1000公斤、800公斤、700公斤,高于上年全县平均亩产56%、25%、10%。

在增强技术保障力方面,富顺配套集成绿色高产高效技术(模式),在全省率先发布《再生稻种植技术规范》地方标准,细化8类29项技术标准;加强选种、育秧、移栽、田管、收割“五环节”蹲点服务,推行中稻 再生稻生产“三集中五统一”工作法,以技术攻关深挖高产潜力。

如何持续提高水稻生产效益?

“现在能实现日产200吨大米,形成烘干、除杂、去石、砻谷等深加工全产业链。”7月14日,四川雒源俊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登友告诉记者,最近已进行现有设备的自动化提档升级,增加2条生产线后,年产量可提高8万吨。

富顺培育发展雒源俊峰等龙头企业4家,与京东合作共建“富顺再生稻·京东农场”,去年,富顺再生稻系列米产品已在平台一站式售卖,首次创下单价接近20元/斤的记录,线上线下销售额达1.5亿元;建成全国首个再生稻博物馆,农文旅进一步融合。下一步,富顺将以品质培优、品质提升、品牌打造、标准化生产“三品一标”提升粮食品质,注重推动“粮食 工业”“粮食 电商”“粮食 旅游”的“接二连三”融合发展,最大程度保障粮食增产增效。

延伸融合发展产业链,是富顺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的缩影。富顺明确,下一步,将坚持延伸融合发展产业链、延伸融合发展产业链、筑牢联农带农利益链“三链同构”,提高水稻生产效益。

拓展绿色高效价值链。在全省率先发布《再生稻米团体标准》,认定水稻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4.8万亩,开发稻米绿色食品6个,培育“富又顺”等再生稻米品牌3个;富顺再生稻获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,入选全国首批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、全省农业区域品牌和天府粮仓·农博会最受欢迎农产品品牌。

筑牢联农带农利益链。聚焦“吨粮田五千元”,继续推广“稻稻渔”综合种养、“稻稻油”水旱轮作8.5万亩,实现“一田多用、一种多收”。建立“企业 集体经济 农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2023年发展订单水稻7.5万亩、5.25万吨,带动2.6万农户人均产业增收1320元。

富顺县委书记杨斌表示,力争到2025年全县水稻单产再提高12公斤以上,到2030年再提高42公斤以上。

    编辑推荐
    视觉焦点
    排行榜
网站地图